有人為凄美的愛情感動落淚;
有人吐槽劇情要命,拼命造作的悲傷氛圍,活生生把自己逗笑了。
奔著電影“看哭無數人”這一宣傳,社長周末也帶著紙巾想去尋找點感動,結果看完電影,卻開始懷疑自己是個“沒有感情的殺手”。
105分鐘,感受最深的,只有為了煽情而強行制造的矛盾沖突,以及被毀得一塌糊涂的三觀。
打開豆瓣,看到5.1分的評分和諸多評論才明白,被尬到的,不止我一個人。
image.png
image.png
爛俗劇情,早已過時 / 豆瓣截圖
盡管電影制作精良、主演個個演技在線,終究還是救不回口碑。
01
毀三觀式煽情,抱歉我只想笑
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講述了唱片制作人K和王牌作詞人Cream(陳意涵飾)互相喜歡,但由于種種原因差點錯過的一段愛情。
男主K和女主Cream自幼身世坎坷,一個遺傳了父親的不治之癥,高一就被母親拋棄;
一個因為交通事故,全家身亡。
仿佛“命中注定”,女主因為一次意外去了一趟男主家,就決定搬過來和他一起住。
同吃同住同睡一張床十幾年,考上了同一所大學,畢業后進了同一家公司。
從16歲到30歲,只有過一次親吻,所以只能算是“友達以上,戀人未滿”。
正在上傳...
“友達以上,戀人未滿” / 視覺中國
甜甜蜜蜜談戀愛當然是不可能的,為了讓觀眾感受到“比悲傷更悲傷的事”,電影煞費苦心。
患上白血病的男主,病情不斷加重,找不到合適的骨髓,被醫生下了最后期限:“最多只能再堅持一年”。
回憶一下,白血病帶走了十幾年前《藍色生死戀》里的宋慧喬、《青春》里的金賢珠,這一次,又將帶走K。
男主決定在離開前,為女主找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“好男人”,于是極力促成她和男二號的婚事。
image.png
男主希望女主趕快結婚 / 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
而這位被男主“相中”的理想對象,已經和女二號相戀六年,并且訂婚了。
但為了讓自己的心上人下半生幸福,男主開始了“拆CP大作戰”;
為了讓自己真心喜歡的男主能“放心走”,女主也主動撩起了男二。
(此處為無辜且悲催的男二默哀一分鐘)
男主先是收集女二出軌的證據郵寄給男二。
又拿著厚厚一沓錢去找女二:“這是給你的補償,希望你離開楊佑賢!
被拒絕后,男主開始道德綁架,用自己的病情“要挾”:
“我快要死了,我愛的人愛上了你的未婚夫!
因為你生病了,你想讓你愛的人幸福,我就要犧牲掉我的愛情?
正在上傳...
K請求女二和男二分手 / 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
女主也很“努力”地主動接近老實男二:
聚會上在楊佑賢的紅酒杯上留下口紅印、在已知對方訂婚時送專輯、請吃飯、送夜宵;
把看牙搞得無比曖昧:“醫生,我們第一次見面就接吻,第二次見面我就給你看我嘴里面,那第三次見面我們會做什么呢?我想認識你,你想認識我嗎?”
……
在兩人的操作配合下,女二放棄了愛情,男二愛上了女主,兩人步入婚姻殿堂。
image.png
說結婚就結婚的女主和男二 / 視覺中國
按常理,男主心愿達成可以放心離開,女主和男二也可以好好在一起了。
但婚后,女主突然開始“直面內心”,無論如何也要陪在男主身邊。
于是,影片結尾,有了一段讓人“泣不成聲”(我沒有笑)的經典對白:
“對不起,對不起,佑賢,真的對不起。
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,謝謝你愛上我,我已經找到K了,我想去見他……”
于是家也不要了,結婚也不算數了,女主就這樣踏上了和K重修舊好的追夫路。
最終,男二趴在一塊墓碑前痛哭,鏡頭掃過,墓碑上是男主和女主的照片……
(此處再為無辜且悲催的男二默哀一分鐘)
02
男女主為了愛情做什么都是對的?呸!
從頭到尾看完,社長已經被這爛俗的劇情、強行的哭戲、扭曲的三觀驚呆了。
社長概括一下各位主角的心路歷程:
男女主:“我們一張床睡了14年,但我們只親過一次,所以我們不算是戀人哦~”
女主:“其實我知道男主得了白血病活不久了,但是既然他不想讓我知道那我就裝作不知道好了。
只要他能放心,要我破壞別人感情、跟別人結婚也沒問題,哭也要偷偷哭哦!
男主:“我重病纏身必須為她安排好下半生的幸福,哪怕拆散別人也在所不惜。
我還要親手把她推到別的男人身邊,雖然不舍得也要強忍住不能哭出聲!
image.png
抱著哭 / 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截圖
女二:“男主快要死了,我必須幫他完成心愿,沒關系只是和未婚夫分手而已,我可以我很堅強仰著頭眼淚就不會流!
男二:“雖然不知道為什么我莫名其妙就和未婚妻分了手、愛上了女主還結了婚,但我是真的很愛女主;
雖然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婚后她還要為男主殉情,但我真的很舍不得她;
雖然不知道“老實人”做錯了什么到最后一無所有,但我還是要為他們的愛情落淚……”
image.png
男二蹲在地上哭 / 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截圖
難怪無數人看完之后深覺“上當受騙”。
身患絕癥、愛ta就要互相隱瞞、愛ta就要殉情這種玩了二十年的“舊!睍呵也惶。
為了私欲拆散別人、為了愛人放心去和別人結婚、結完婚幡然醒悟要尋找真愛……
放在現實里,這種扭曲的人和戀愛觀,恐怕早就被無數人噴成“篩子”了。
而放在電影里,不僅要求觀眾認同,還要求大家感動。
社長對此只有憤怒。
影視劇中的煽情,本該是有效調動受眾情緒的“點睛之筆”,是“錦上添花”。
而現在,似乎成了一種“吸金”的劣質套路。
為了賺眼淚,不顧三觀,不顧會給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觀眾帶來什么影響,強行遞給觀眾一盆狗血,摁著觀眾的腦袋大喊:
“給我哭!”
結果呢?
這些建立在“毀三觀”基礎上的煽情給觀眾帶來的只有不適。
如微博上的評論:
“用一個過度修飾的美好外殼,去包裝一個俗套的故事,看到一半就覺得坐如針氈,毫無亮點!
“好制作和好演員,最后卻拿來拍了只有強行煽情的爛片!
03
觀眾的眼淚,沒那么廉價
煽情沒有錯,電影史上無數讓人落淚的鏡頭,過去多少年,依舊能喚醒觀眾的淚腺。
只是那些高段位的煽情,往往潤物無聲。
image.png
懷著孕的菊仙為了阻止段小樓被毆打而流產,強撐起來對丈夫說了句“你忙你的去吧”,簡單的一句話,滿是悲涼 / 《霸王別姬》
電影《活著》中葛優扮演的富貴嗜賭成性,輸光了家產,老婆帶著孩子離開。
落魄的富貴在回鄉尋親的路上遇見了妻子女兒,只是女兒已經因為生病高燒變成了啞巴。
鏡頭中,啞巴女兒一見到父親就咧開嘴大笑,在富貴知道她是為什么啞了后,她依舊在笑。
父女兩人,一個開心,一個苦澀,悲傷的氛圍連臺詞都不必要。
image.png
相對無言 / 《活著》
真正的煽情,應該藏在自然發生的細枝末節中,而不是為了“騙眼淚”不顧故事發展是否合乎常理。
日本著名編劇坂元裕二,也提到了類似的觀點:
一個人物是通過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,比起龐大的故事,通過細節塑造而成的人物更能給人帶來刺激。
image.png
人物是通過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 / 《行家本色》
例如如何去演繹“喜歡”。
不是簡單地說“我喜歡你”,或者是見到對方“眼睛發光”,他覺得這些無法讓觀眾感受到,沒有真實感情。
他理解的喜歡,是今天一起坐公交車回家,一起閑聊,然后互相說拜拜回家。
本來想打開電視看節目卻又關掉,無聊的折著紙,突然意識到“啊,我喜歡他啊”。
對比一下電影里同吃同睡十幾年,毫無鋪墊突然得病、突然結婚、突然殉情的“愛”,哪一種更高明?
大概所有人都有答案。
image.png
生活中遇見喜歡的人,沒有BGM,沒有天突然亮了,只有外表平靜內心驚濤駭浪 / 《行家本色》
看似很平常的鏡頭,或許更值得屏幕外的人反復回味。
真正的煽情,在魂不在形。
以前的韓劇用兩人相戀,一人得癌的套路,讓當時的小女孩無數次哭腫眼睛;
如今的韓劇早已放棄了這些橋段,而我們的國產片依舊在玩“舊!,甚至“毀三觀”。
觀眾憑什么再買賬?
換湯不換藥,喝久了也會麻木。
套著華麗的外衣,走著相同的毀三觀套路,遲早榨干人們對影視劇作的好感。
無論是電影還是其他藝術,勾動人心弦的永遠都是對真實生活、自然情感的反映。
而不是靠著套路,把大家的智商和感情放在地上摩擦。
留下你的“在看”,觀眾的眼淚沒那么好賺,至少需要足夠的誠心。
|